如何在莫名低潮突襲時,讓自己好過一點?
原文:How to Feel Better When You Don’t Know What’s Wrong
翻譯內容按語境與常用語進行調整
在我的人生中,偶爾會有幾週、甚至幾個月的時間,我感覺自己狀態不太好:精力低落、腦袋混沌、缺乏正向情緒,甚至猶豫不前。有時候,這種狀態可能只持續一兩天,但它仍然讓人困擾。
這種低潮往往沒有明確的觸發事件,因此很難找出問題的根源,進而解決它。在這樣的狀態下,我無法確切地說出自己到底怎麼了,只是感覺有些不對勁,連最平常的事情都變得異常困難。
如果今天你感覺還不錯,那真是太好了!但如果你剛好處於一個不太好的狀態,我想和你分享一個幫助我走出這種混沌的方法,即便我自己仍無法確切說出問題的本質是什麼。
日常生活的脆弱性
我認為,現代人精心打造的生活,其穩定性其實比我們想像中還要脆弱。這種穩定,往往取決於一連串意外脆弱的日常習慣。一旦其中某個環節出了問題,整體狀況就會開始失衡,甚至引發一連串的問題。
有時候,即使是看似無關緊要的小變化,也可能對整體系統產生巨大的影響。例如,你的工作時間改變了,導致你習慣下班途中去超市購物,但那時候你剛好很餓,於是開始買不太健康的食物,這影響了你的飲食習慣,而飲食習慣又影響了睡眠,進而影響你的情緒、你的工作狀態,改變你對未來的看法,甚至影響你對自己的評價……
就這樣,原本正常的日常生活變得一團亂,然而你可能完全意識不到,這一切只是因為你改變了去超市的時間點。
當問題的起因如此隱蔽且難以追溯時,想解決它就變得極為困難。我們無法像測試漏氣的輪胎那樣,將它放入水中,看看氣泡從哪裡冒出來,然後精準修補。
對我來說,最有效的方式並不是試圖「找到問題的根源」,而是專注於輸入的品質,投入更多健康的元素。例如多吃蔬菜、多讀書、多運動,並減少攝取不良的影響源,例如減少糖分攝取、降低TikTok的使用時間。
雖然我不確定這些改變能解決哪個具體問題,但它們能夠改變我內在「結構」的運行方式,讓整體狀態有所改善。
一張小抄
有一次,我陷入一段特別低潮的時期,於是我開始使用一個簡單的工具來幫助自己走出這種困境,這個方法至今仍然有效。如果你有時、或總是感覺低落、無力、迷失,卻說不清為什麼,不妨試試這個方法。
我在櫥櫃的門內側貼了一張清單,上面列出了幾項能夠讓我明顯感覺更好的活動,例如:
寫日記
冥想
清理一個長期骯髒的地方
和朋友聯絡
閱讀一本真正的書
……
這張清單上的活動,並不是對任何人都適用,而是經過篩選的。
當我們心情低落時,我們本能地會想找點事情來讓自己好受一點。然而,「讓自己感覺好」的活動其實可以分成兩種類型:
立即讓情緒變好,但可能損害長期福祉的活動: 這些活動往往容易開始,卻難以停下,例如無限滑手機、吃零食,或者沉浸在能立即釋放多巴胺的娛樂裡。這類活動通常不會帶來長期的正面影響。
能夠真正提升整體幸福感的活動:這些活動雖然也能改善情緒,但通常效果不會來得那麼快,而且可能需要一些努力才能進行。然而,這些活動從不會讓人後悔,無論是在當下還是事後,都能帶來某種深層的滿足感。
這張小抄上的活動,只包含第二種類型的選項。
每當我感到低落、迷失、無所適從時,我就打開櫥櫃,挑選小抄上最吸引我的一項,然後執行 10 到 20 分鐘,例如:
坐在門廊前看書
傳幾條簡單的「嘿,你最近怎麼樣?」訊息給朋友
繞著社區慢跑 15 分鐘
每一次,當我做完清單上的其中一項活動,我的狀態都會有所改善。可能不至於感覺「棒極了」,但至少我會覺得自己更有能力應對眼前的生活,這帶來極大的解脫。
此外,這些活動還能滿足我對「分心」的需求,使我不再困在低迷的狀態裡。
為什麼「自救小抄」能發揮作用?
我認為,這個方法之所以可靠,有三個原因:
它不帶道德說教。 這不是一張「你應該做的事」清單,而是一張「這些事情能讓你變得更平靜、更健康、更有掌控感」的清單。
它很務實。 這份清單並沒有期望奇蹟發生,也不強調你一定要立刻變得快樂。它只是確保,無論你現在的情緒如何,你都能從「停滯」向「前進」跨出一小步。
它提供選擇。 你不用逼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,因為清單上總會有一項適合當下的選擇。有時候,跑步可能是最佳選擇,而有時候,坐下來讀本書才是對的事情。
或許,「自救小抄」最重要的祕密在於:它不會提供那些「最輕鬆」的方式來改善情緒。
這張清單需要一點點努力,讓你從「電子螢幕與垃圾食物」的惡性循環,轉移到一個正向的環境。
無論接下來的 20 分鐘會如何發展,當你完成清單上的一件事後,你會站到更高的位置,看見更寬廣的風景。